但面对因之而获得的广泛赞誉,陈光标表现得特别谦恭:“我们的企业能够有今天的发展,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我感到欣慰,更想说感谢:感谢毛主席,是他让我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感谢***,是他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感谢以***总***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制订英明的农业政策,免除农业税,免除了农村1.5亿儿童的学杂费。感谢省、市政府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多年来对我们企业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的理解,使我可以专注于慈善事业。”他感谢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唯独没有提到自己。
“中国慈善的春天已经到来,但尚未百花齐放。”陈光标这样评价如今中国的慈善环境。作为见证中国慈善春天到来的人,他向记者讲述了投身慈善事业中的一个小插曲——
我在1997年到2002年期间捐赠款物近2000万元,因为中国有句古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所以我从没做过宣传。我父亲劝我说,不要怕,你要坚持诚信做企业,坚持守法经营,走你自己的路,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中国这么多穷人,你捐这点钱算什么?在大海里就是一滴水,你应当站出来带个头,号召其他企业家也来回报社会!我就动摇了。那几年,我也常听说有些企业家承诺捐款多少多少,实际上却没兑现;另外,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从那以后我每次捐款捐物,捐到哪就把实物放在现场,现金支票开好,并请各部门来做见证,真金白银地捐赠!我在好几个场合表态:如果谁发现我的捐赠有伪善成分,我的公司运行有人为的劣迹,我一定给他家乡的公益事业捐款200万元。
渐渐地,陈光标不仅把慈善事业越做越大,而且越来越热衷于传播慈善公益理念。在2006年4月12日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上,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富而有德,德富财茂》的文章,以他自身的实践,提出了“资本和道德”的命题。
在他看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关于财富,陈光标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作为一名企业家,我认为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牢记恩情,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事情,这将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和最明智的选择。”
身为江苏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省红十字会副会长、省慈善总会副会长,陈光标一直念念不忘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2006年9月,由陈光标提议发起并承办,中华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和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2006“中国民营企业家社会公益论坛”,深入探讨了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2006年10月,陈光标再次发起并承办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论坛”,专题研讨民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2007年4月,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陈光标又倡议设立“海峡两岸慈善基金”,此举得到了包括锅敏档荣誉主席连战、副主席关中、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内的台湾政要的高度评价。连战荣誉主席为此题词“光大黄埔精神,标新民族美德”。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与江苏黄埔公司还就双方在海峡两岸慈善基金的合作上达成共识,决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了备忘录。陈光标的慈善事业,就此迈向了更高的层次。
在与记者交谈时,陈光标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改革开放已近30年,但人们的慈善意识还不够强。有的企业家认为财富只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他们没有看到,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府,就不会有企业家的今天。成思危副委员长说过,中国不能容忍资本无道德。中国也不会容忍重利轻义的资本主义风气。中国社会在飞速发展,一部分人的资本积累越来越厚,但为富不仁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正是在这种关键时候,社会呼唤良知,时代呼唤道德,我们新一代的知识型企业家应该铁肩担道义,挺身济危困,用真心真情、真金白银回报把我们推进富人行列的祖国和人民!”
对于慈善,我乐在其中
“我乐在其中。”陈光标指着手中那张围着上百条哈达在教室听课的照片,谈起了他的两次青海玉树之行——
这是今年7月26日我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小学拍的。坐在课堂里,我脖子上堆满了藏族学生敬献的哈达,心中充溢着虔诚和激动。
三江源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是祖国三条母亲河的发源地,最高海拔4800多米。2006年年初,我从一条电视新闻中看到这里的小学设在帐篷里,孩子们坐在地上就着板凳做作业。我的心“咯噔”一下,随即让公司工作人员与玉树教育局取得了联系。3月,我们一行3人踏上了去玉树的征程。那天早晨是6点从西宁出发的,汽车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路上盘旋时,我的头开始昏昏沉沉起来,只能一个劲地喝矿泉水,晚上7点半到达玉树,躺下后头疼得抬不起来。
隔天上午9点半,州政府安排我们来到三江源小学。学生们排了一里多长的欢迎队伍,脸颊上两块大大的高原红把天真无邪的眼睛映衬得更加黑白分明,孩子们的头发都结成饼状,在山风中一撮一撮地掀动着。我情不自禁地蹲下身子,与孩子们拥到了一起……
你说怪不怪,与孩子拥抱到一起时,我的头一下子不疼了。资助玉树地区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揽子方案也就这样达成了。2006年至今,我们在玉树地区援建了46所光彩希望小学,其中最高的一所坐落在海拔4800米的山村里,此外还捐建了10所乡村卫生所,捐助教学电脑500台,校服3000套。
我这次就是去参加三江源小学落成典礼的。他们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就在新教室里和同学们一道听一堂课吧。我觉得坐在教室里听课是最幸福的时光。于是,就有了这一张照片。
这一次去基本没有高原反应,同事们说是神灵护佑,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祝福。我是学医的,我深知除了季节的因素外,还有心情的原因。医学上不是把人的健康分为三类吗?身体健康、行为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是反映一个人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当一个人心情愉快的时候,体内多巴胺、内啡肽、肾上腺素分泌正常,血液循环流畅,免疫功能也就超常增强。我在慈善捐赠中,收获最大的就是这种心理的和谐和精神的满足。
从乡村走出来的陈光标,深知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2006年冬天,他发起并全额赞助了“心系农村”送戏下乡60场公益演出,为苏北农村群众送去优秀节目,每场观众都超万名。“60场戏下来就有60多万观众,能给60多万农民兄弟带来欢笑,我发自内心感到开心。”他说。
陈光标还将公益演出的精神盛宴带到监狱系统,慰问一线的干警,看望失足的犯人。在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那次慰问,他看着这些身陷囹圄的“迷途羔羊”,心中百味杂陈。在慈善义演现场,他深情地说:“凡是改造进步大的孩子,如果将来上学深造或生活费用有困难,我们可以从公司的公益基金中划出一部分为你们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如果你们当中有的人父母、长辈年老体弱、无人赡养,我们也愿意给予一定的资助,消除你们的顾虑,让你们更安心地学习深造!”一番言辞恳切的话语,说得台下那些曾经误入歧途的孩子泪眼汪汪。他们真诚地说:“谢谢陈总,谢谢那么多还没有唾弃我们的人,虽然我们走错了一步,但是有了像你们这样的好心人的关心,我们一定努力改造,争取早一点走出去,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回报陈总和社会的关爱。”
“我对司法事业也是很关注的。”陈光标微笑着说。“今年2月到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慰问演出的时候,我给他们捐赠了100台办公和教学电脑,100套课桌椅,还有2辆大客车;7月份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我又捐赠了60万元的款物,用来帮助那些打不起官司的弱势群体。”
说着这些经历的时候,陈光标更像是一个数着自己珍藏的孩子,纯真的笑容甚至带着一点陶醉。在他的一举一动中,记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四个字——乐在其中。
陈光标:一个从不贷款的人
陈光标1990年参加工作。工商管理硕士。 他累计捐赠款物到位3.17亿元,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前十位,目前是全国最年轻的慈善家。 在多年的商业活动中,他没有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
采访手记:他是一面镜子
采访陈光标先生,有一个很大的感触,他对于慈善事业真心的投入,并不能掩盖慈善事业中某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
据报道,某家大型医药企业,不久前“大手笔”地向某大型医院捐赠价值几百万元的药品,但目的性昭然若揭——为今后的药品采购合作打基础。倘若真是没有功利性,捐赠对象应该是缺医少药的乡村卫生所。
另一位上了中国内地慈善家排行榜的企业家,他的公司在西南某省建学校、建医院,捐赠金额动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但这些用善款建设的学校并非公办,医院也不是全公益性质。据知情者透露,这些捐赠都有明显的股份合作的印记。
此外,捐赠中经常出现一种所谓权益捐赠的形式,这是一种不确定性非常大的捐赠方式。
当然,所有的善举都应得到褒奖,慈善家和慈善企业自觉自愿地将其所得拿出一部分无偿地献给社会,对于“慈善还没真正开始”的中国来说,极具引领价值。但是,所有的善举,都不能回避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